常见中草药采收标准有哪些 古药方计量怎么换算?

[更新]
·
·
分类:林业园林
2016 阅读

常见中草药采收标准有哪些

古药方计量怎么换算?

古药方计量怎么换算?

在中医古方中的一钱.是现在多少克?

从十六两变成十两,一两等于一两六钱,十两等于500g,一两等干50g,乘以1.680.g

古方的一钱约等于3克,只是个参考值,但是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是;古代的中药一般都是纯野生采摘;而现在大部分主要中草药都是人工种植的;其疗效差距甚大,在实用中处方剂量应适当调整,否则疗效大打折扣。
再者中医的服用剂量应借鉴西医的按患者体重(千克)为基准比较科学,同时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而定,做到遵古不泥古,灵活应用。

近期有个学者论证一两为现在15克多。资料已经收藏了,懒得翻出来,你可以百度一下

古方一钱今算为3.125克。但现用古方一钱都以3克计算。注:地方不同,身体不同,年龄不同需药量都有所改变才能达到最佳药效。比如北方人个大需一钱用5克,南方人个中3克就可以啦!!

一两等于31.25克

桑叶什么时候采好?

桑树是桑科桑属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5米。原产中国中部和北部。中国东北至西南各省区,西北直至新疆均有栽培。我家处于中原大地,有很多桑树种植。桑树一身都是宝,根(桑根)、根皮(桑白皮)、嫩枝(桑枝)、树皮中的白色液汁(桑皮汁)、叶中的白色液汁(桑叶汁)、果穗(桑椹)均可入药,而且各自的功能主治均不相同。春季的桑叶用来喂蚕,入药的桑叶则需要在霜降后采摘,所以又称霜后桑。桑叶甘、苦,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病症。
关于桑的记载可追溯到《诗经》,桑叶在《神农本草经》中亦有阐述:气味苦甘寒,有小毒,主寒热出汗。后人也将桑叶作为治疗汗证的常用药,《本草备要》谓其 :末服止盗汗,严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疗。监寺教采带露桑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下二钱,数日而愈。
桑叶性寒、味苦、甘,归肺、肝经,桑叶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禁忌经期妇女及孕妇不宜使用。
桑叶是植物之王,有“人参热补,桑叶清补”之美誉,具有降血糖、降血压的功能、减肥、消疮祛斑更美容、改善高脂血症的同时,又有预防心肌梗塞和脑溢血的作用。那么桑叶的最佳采摘季节是什么时候?
一般春季和深秋霜降时期是比较好的采摘时间,其中又以霜降以后至冬季采集最佳,又称霜桑叶、冬桑叶。
具体的采摘时刻,根据用叶情况和天气变化来决定,总的原则是早、晚采桑较好。早晨采的桑叶含糖等营养物质少,水分多,利于贮藏,傍晚采桑养分多,水分少,不利贮藏。采叶一般分(早9∶00—11∶00),晚(下午4:00以后)两次采,日中不采。
做桑叶茶时,以采晚秋桑树中上部无污染、无病虫害的叶片为好。采叶时要去掉叶柄,注意要老嫩分开,尽量做到老嫩一致。采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室内阴干至无水滴为止,将已去叶柄的桑叶叠成8-12层厚,切成长1厘米,宽0.3-0.5厘米的条叶。
然后经过清洗、杀青、揉搓、晒制或烘干等操作可制成干茶。
桑叶茶的做法很简单,取干桑叶10至20克(鲜桑叶用量加倍),然后开水冲泡即可。喝桑叶茶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功能,能有效防止高血糖及糖尿病。桑叶茶还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对各类目疾疗效颇佳。
桑叶茶虽然对于身体有着诸多好处,能够治疗上火、胃疼以及失眠等等情况,但是并不适合多吃。如果桑叶茶过量的服用,那么会导致身体中的精血受到损伤,同时脾胃也会变冷,长期如此会令体质越来越差,甚至是患有疾病,脸色越来越差,精神也会变得萎靡起来。所以说,日常将桑叶泡水喝一定要注意适量,不要过度的服用。
桑叶经霜后采收的为佳,称霜桑叶或冬桑叶。桑叶用途较广,可以食用,也可以用来制作药物,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具有降血压、血脂、抗炎等作用。除了药理作用和美容作用之外,桑叶还能作为不错的食品食用,用以泡茶效果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称桑叶为“神仙草”,具有补血、疏风、散热、益肝通气、降压利尿之功效;可见,古代医学家已认识到桑叶是除热止汗之良药。
据《本草撮要》记载:“以之代茶,常服止汗”;
据《本草纲目》明确记载:“煎汁代茗,能止消渴”。
据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曾记载:“经霜桑叶研末,米饮服,止盗汗。”明末清初的名医傅青主尤擅用桑叶止汗,他先后拟定“止汗神丹”,“遏汗丸”,“止汗定神丹”等数方,均用桑叶为主药,誉桑叶为“收汗之妙品”。
桑叶清肺泻胃,凉血燥湿,祛风明目,晚清后颇为盛行。“桑菊饮”举为君药,成为时方要药。江浙一带治热性病喜用“霜桑叶”,以其经霜后凉血清热之力更著;又有“饭桑叶”者,乃置饭锅上蒸制而成,去其散风之力,而取其轻清扬上,善治头目诸病,时医多赏用之。余临床探索其奥,尚有以下几点妙用。
盗汗
《医学入门》云:“思虑过度,以致心孔独有汗出者……青霜第二番叶,带霜采,阴干、或焙为末,米饮调服。”临床用之确有效果。乡妇王氏,年六十,盗汗已二年余,询其别无所苦,饮食如常,惟觉精神疲乏。始用益气固表,继用滋阴降火均无效。后以霜桑叶研末,米饮调服9克,早晚各服一次,半月已愈,终未复发。近贤秦伯未先生,亦喜以此味治头面出汗(俗称蒸笼头)皆有渊源。
阴虚内热
阴虚内热患者,又罹新感,寒热往来,不宜柴胡之耗散,家严亦鲁公喜以桑叶与丹皮同用以代柴胡,乃仿叶桂手笔。余仿之亦多应手,他如血家新感与经期寒热亦用此法,防止热入血室。轻清以去实,从而血络安宁,微汗而解,引为心法。
引经药
临床治脸部色素沉着,用血府逐瘀汤清荣化瘀,佐以桑叶(桑皮)引经入肺,取肺主皮毛之义。治急慢性肾炎方中,常以桑叶或桑皮为使,引经入肺以畅水源,有利于利尿退肿;治老年性便秘,用桑皮宣畅肺气,有利更衣,此法多验。
世传验方
经验证者如《圣济总录》治吐血不止,晚桑叶焙研,凉茶服三钱。《千金方》治头发不长,用桑叶麻叶煮泔水沐之。《集简方》治风眼下泪,用腊月不满桑叶煎汤,日日湿洗,或入芒硝。扶桑丸(黑芝麻、桑叶等份为丸)治高血压、头晕目眩,老年大便虚秘,风湿麻痹,皮肤甲错等,常用不衰。
民间以霜桑叶阴干制枕,能治头晕目糊,安神入眠,确有效果,开“药枕”之先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