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完马蹄铁为什么要打钉子 马为什么修马蹄?

[更新]
·
·
分类:贸易
4781 阅读

换完马蹄铁为什么要打钉子

马为什么修马蹄?

马为什么修马蹄?

因为无论马的用途是什么,它都免不了要负重载人,而它们的蹄子结构又较为脆弱,长期负重行驶,会导致它们的蹄子被严重磨损,导致难以行动。所以要修马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们发明了马蹄铁,将马蹄铁钉在马蹄上,从而减少马蹄的磨损,保护马蹄。

马蹄效应的意思?

“马蹄铁效应”是这样说的:断了一枚钉子,掉了一只蹄铁;掉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摔死了一位将军;摔死了一位将军,吃了一场败仗;吃了一场败仗,亡了一个国家……。这是一则经济学法则,寓意在于“没有什么不可能”。忽闻之似乎有点荒诞而毛骨悚然,细思量却说明了事物发展的结果对于初始条件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
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可能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断一枚蹄铁钉子,亡一个国家社稷”也就成为必然。
这一定律对于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同样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

马蹄铁理论是关于国王的故事?

世纪英国有个国王叫理查三世,理查三世在位期间成就斐然,最后却因为一块马蹄铁丢了整个王国,故事是这样的:
1485年,理查三世与亨利伯爵在波斯沃斯展开决战,这场战役将决定谁是英国王位新的得主。战役开始前,马夫找到铁匠给国王的战马钉马掌。结果钉马掌的铁片用光了,马夫一直催促,铁匠只好将一根铁条截为四份加工成马掌。钉到最后一个马掌时钉子不够了,马夫仍在催促,铁匠说:“缺少一根钉,也会不牢固的。” 马夫回道:“那就将就吧,不然国王会降罪于我的。”
战斗开始了,国王率军冲锋陷阵。这时意外发生了,他的坐骑因突然掉了一只马掌而“马失前蹄”,国王栽了下来十分狼狈,战马也脱缰而去。士兵见状士气大衰,纷纷调头逃窜,溃不成军。敌人的军队围住了国王,绝望中,国王挥剑长叹:“上帝,我的国家就毁在了这匹马上!”

谁知道马蹄铁?

中国在元代的时候才开始出现马蹄铁。
在全世界范围内,马掌最早出现于古罗马,这种马掌或铜或铁,形状符合马蹄下部,但在固定时跟现在不一样,除了用短钉子外,还需要借助皮革来捆绑,有点类似古罗马士兵所穿的“罗马鞋”,因此也被称为“马凉鞋”。而在与之同时期的中国秦汉时代,并没有发现关于马掌的确切文献记载或者文物遗存。将其解释为金属易腐朽显然是难以服众的,因为考古发现了很多当时的铁质马衔、马镳,却没有发现马掌。有些学者指出,当时对马蹄的保护方法,就是用烙铁去烫马蹄底部,使其变得坚硬。在过去,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我国在元代之前很可能都是没有马蹄铁的。理由之一是南宋人赵汝适在其著作《诸蕃志》中记载大食国的马“用铁为鞋”,觉得很新奇,说明当时南宋还不怎么流行马掌。的确,从秦汉到唐宋,中原地区都没有发现过马掌。不过,在相对偏远的东北地区,却有所发现,而且时代还不晚。考古工作者在东北三省的高句丽时代遗存中,发现了明确为蹄铁的实物资料,其时代为公元3-6世纪。如下图所展示的,是著名的高句丽好太王陵中所发现的,该墓年代确切,为公元414年。有些研究者提出了一个可能的原因,即这可能跟当地多山的自然环境有关。高句丽的政治核心地区就是各种山城,周围多山,在这些地区骑马,更需要保护马蹄,以及加强马蹄的防滑性,所以蹄铁应运而生。但是在中原地区,自然环境相对好一些,即便没有蹄铁,凑合凑合也能用,因而长时间没有出现。至于我国东北的蹄铁跟西方早期的蹄铁有没有关系呢?由于缺乏资料,现在还着实无法解答。但是总归不能再延续过去的观点,以为我国到了元代才开始用马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