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社团活动应该怎么做
在学校社团中让你感到有趣的活动有什么?
在学校社团中让你感到有趣的活动有什么?
谢邀请!学校社团中每个人感兴趣的点不同区别比较大。我感兴趣的事是组织活动,这为我毕业以后从事策划工作起到萌芽和基础。
当年我在学校时参加的是文学社,其实,不是想象中社员在一起的时间集中在交流文章、写作什么的,反而作为一个社团的运营者走过来的(或许是我自己的注意力问题)。回想起最初,加入文学社是为了相互交流写作,可是从加入社团以后,逐渐担任起社团中的职务。我的主要兴趣和关注点就变成了组织活动了。
通过参与策划、筹备、组织、跟进、协调、监督活动、完成活动目标,我从加入社团的新晋小白,成为优秀社员,后来成为部长,最后担任社长,这个晋级过程起初不是我的目标,最后却在一次次完成任务后像打游戏升级一样得到了晋级。我不是校园里的美颜达人,我的成长凭的全是实力。
我们的活动如筹备组织一场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社团联谊、募捐、校园交易会甚至联系邀请电台主持人和学生的见面会、和其他社团联谊、校外合作等,课余时间都花费在这些事情的筹备、组织上了。
记得大二时,老社长要组织大家办报纸。先是征稿、审栏目稿、排版到报纸有了可视感印刷经费成了最大难题。老社长让大家出去找赞助。我就围着校园转,和挨着学校的店面老板一个一个谈,但是最终感兴趣愿意赞助办报纸在报纸上打广告的只有一个羽绒服制作的小老板。经过几次交流,那位老板赞助我们三十元钱,之前说的五十,后来估计是觉得影响力不够给了三十。(当时的三十元像我们班比较节俭的几位可以吃一个星期的饭。)当我把钱交给社里的财务时自己都快被自己感动哭了,这应该是我人生中做成的第一笔业务。
后来组织大学生校园物品交易会,为了筹集物品,我一个宿舍一个宿舍去宣传,拿物品,做登记。有些人有明确最低拍卖价格,有些同学就很随意定价。在销售中为了多给社团挣钱,我根据买者的购买心理适时加价。最后我收的物品卖出去后为社团净挣了五百多,其他社员完成的任务不足我的零头。当时我们班有个社会工作几年的函授生,不想在学校买,想让我帮她找教材,我在活动中找到了。卖书的同学十几本书下来只要5元,我让我同学给我25,也就是挣了她20元,后来被我同班同宿舍另外同学知道了,告诉了其他人,班级同学都觉得我给自己同学要多了说我闲话,买书的同学倒也没说什么。这些钱我也没得到一分,起初社长说有百分之十的提成,后来一分也没有给我,就奖励了一个笔记本,上面有印了个大红章。很多同学看我辛苦的样子觉得我傻。现在觉得,傻也不傻,有些经历不是谁都有的。
个人感觉这个过程很刺激,锻炼胆量、锻炼语言沟通、锻炼韧性、通过这些锻炼发现自身不足,不断开拓和社会接触的眼界,增加了走入社会独立生存的信心。在毕业那一年经过坎坷,我担任了社长,又努力培养下一任社长。这个成长过程感受很棒,很锻炼人。作为一名学生,有了这种经验,非常有利于进入工作单位,这种不断提升能力的感觉也会成为一种习惯。
很多人,很多小说里有些人在社团的兴趣是撩妹、撩帅哥,甚至是抱上了主管社团的老师的大腿。我曾经也发现有这些现象,有的人比较有能力又有颜值,在青春时光留下的是爱慕和追逐。这也不错。每个人的人生起点家庭环境不同,影响到在社团中的兴趣不同,因为不同而精彩。
我在社团活动中接触到一些很有才艺的同学,有善于舞蹈的,善于演唱的,有弹琴特别好的……或许他们或她们的兴趣真就是这些。而我,喜欢幕后的协调组织,让她们在舞台闪耀光芒。
社团的性质是什么?
社团是各种群众性组织的总称。学校社团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爱好的学生,在学校的引导下而组成的一种互益组织。中学和大学比较,由于管理的相对集中性,课程学习的繁重性,学习活动的规范有序化要求等,学校的社团一般由学校牵头组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目的是通过老师对某一方面的指导,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强化。一般社团都要按社团活动的章程办事,并有严格的活动计划,组织参加有关的竞赛活动等。
社团组织成员组织的原则,往往是以各社团人员的兴趣为中心,所以有的社团有时称“××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和社团相比,社团应该说更具规范性,组织的要求更严密,活动也更具开放性等。
社团更具跨学科的性质,也就是说,社团组织的成员,应来自学生对某一项活动的有兴趣者,社团成员具有该社团所要求的特征,也就是说该团成员都应具有该社团所要求的特长要求。社团虽然参加竞赛活动,但它不属于学校某一学科为单纯参加竞赛而组成的竞赛小组,比如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化学竞赛,因为参加这些竞赛的同学只是这一方面成绩的优异者,它不是跨学科所组成的爱好者。当然某一学科优异的同学,并不是说没有其他方面的兴趣,但社团组织的着眼点是全体同学中的爱好者,而不是单纯着眼于竞赛的分年级的竞赛,它是跨越学科的组织,因此学科竞赛类小组,不属于社团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