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与的用法总结 之而以者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更新]
·
·
分类:行业
3137 阅读

文言虚词与的用法总结

之而以者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之而以者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一、“之”的用法:
1、代词①代词,代人,译为:他(她),他(她)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杀之以应陈涉。二世杀之。楚人怜之。陈胜佐之。长跪而谢之曰。将军岂愿见之乎?将军宜枉驾顾之。
②代词,代事,译为:这件事,它。例:肉食者谋之。然足下卜之鬼乎?时人莫之许也。
③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
④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助词
①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禽兽之变诈。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复立楚国之社稷。五十里之地。皆布衣之士也。用武之国。天府之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无实在意义,不译。
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天子之怒。聂政之刺韩傀也。
③助词,作宾语倒装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
例: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小大之狱。
④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
例:公将鼓之。怅恨久之。久之,目似瞑。顷之,一狼径去。
3、动词,作谓语,译为:去,往。例:吾欲之南海。送孟浩然之广陵。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注:此处作实词记忆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通常都是三人称,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 用作助词可不译。
二、“以”的用法:
1、介词,与后面的词或短语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其意义较多。
①译为:把。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虫草为林。以君为长者。今诚以吾众诈……以头抢地耳。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②译为:用,拿。例:以刀劈狼首。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屠惧,投以骨。以大易小。今吾用十倍之地。咨臣以当世之事。祭以尉首。
③译为:凭,靠。例:何以战。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我酌油知之。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④译为:根据,按照。例:策之不以其道。余船以次俱进。
⑤译为:因为。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扶苏以数谏故。臣是以无请也。以其境过清。徒以有先生也。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2、作连词,表示顺承、目的、结果等。
①可译为:来,而。例:属予作文以记之。杀之以应陈涉。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以告先帝之灵。箪事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激怒其众。
②也可译为:以致。例:以塞忠谏之路也。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作副词,表示时间,通“已”,译为: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
4、动词,用作谓语,译为:以为,认为。
例:愚以为宫中之事皆以美于徐公。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为妙绝。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吴广以为然。先帝不以臣卑鄙。注:此处作实词
5、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徇蕲以东。(以:表方位)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记忆顺口溜:“以”作介词多种义:“把、拿、用 、因、按照、凭”,连词译为“来”、“以致”,动词译为“以/认为”,用做助词不用译,偶尔通假要分清。
三、“而”的用法:
1、作连词,表示并列、顺承、转折、假设、修饰关系。
①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却,可是。
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其主不能守。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而君逆寡人者。此可为援而不可图也。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②表示顺承(顺接、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接着,然后。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夺而杀尉。长跪而谢之曰。为坛而盟。收而攻蕲。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与臣而将四矣。挺剑而起。
③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并且,而且。
例:黑质而白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溪深而鱼肥。
④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如。
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⑤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朝而往,暮而归。临溪而渔。计日而待也。
2、副词,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意,一般不译。
例:既而儿醒,大啼。
记忆顺口溜: “ 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还有假设和修饰;修饰译为“着”和“地”其它均有关联词。
四、者
代词
·用于动词、形容词等词语后面,指人或事物。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用在数词后面,指代事物,可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等。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用在“今”“昔”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可译为“……时候”。 近者奉辞伐罪。(司马光《赤壁之战》)
语气词
·用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用在前一个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言虚词其的用法?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逻辑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