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才梯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人员比一线人员多正常吗?

[更新]
·
·
分类:行业
1869 阅读

企业人才梯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人员比一线人员多正常吗?

管理人员比一线人员多正常吗?

我们以制造型企业为例,管理人员高于一线人员肯定是不合理的。这个问题所说的管理人员,我们权且理解为二线人员(除一线人员外的其他人员),这样能更好、更正确解读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正确理解什么是一线人员,什么是二线人员。一线人员就是指在公司主业务价值链上直接从事产品研发、产品生产、产品检验和产品销售的人员。除了这些人员,其他人员都应当算作二线人员,他们更多的在管理和职能支持岗位上工作。作为管理和辅助支持人员,二线人员的配置如果高于一线人员就属于配比倒挂了,企业的人效就将被拉低。
制造型企业的一二线人员的合理配比在5:1或6:1是属于比较合理的。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善于应用一二线人员比例来设置部门的岗位和人员编制,这样才能合理制定预算、提高人效。

单位人员分流是什么意思?

人员分流”与下岗不是一回事。
机关人浮于事、机构臃肿造成的浪费是巨大的。有的单位本来两个人就能干的事三个人干,甚至五个人干,经常是“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因此,建设节约型机关,必须盘活人才资源,让每个机关干部尽其力、尽其才,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分流机关闲置人员,让机关干部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不仅有利于机关精兵简政,改善机关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为单位节约了人才、节省了开支,更为社会创造了社会价值。因此,人员分流不仅解决了人力资源浪费问题,而且本身也是一种节约。
当然,人员不可盲目地分流。在人员分流过程中,要本着“无情分流、有情操作”的原则,认真做好分流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掌握分流人员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维护大局,支持改革,正确对待个人工作岗位的变化;要不断拓宽渠道,努力使分流人员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各企事业单位应按政策标准积极接纳分流人员,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创造条件。
另外,人员分流必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按规定程序和规定的编制员额、职数及比例配备人员,坚决执行政策标准,不准搞“特殊政策”,切实把人员定岗分流同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和新陈代谢机制结合起来,平稳地分流人员,真正达到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