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海战术对文科生有用吗 什么是“题海战术”?对学习有好处吗?

[更新]
·
·
分类:行业
4001 阅读

题海战术对文科生有用吗

什么是“题海战术”?对学习有好处吗?

什么是“题海战术”?对学习有好处吗?

肯定的,我孩子现在初三,基本上是多做多练习,那样他就能更多的接触到他不了解的知识点,因为中考高考谁也不知道是什么题目,只有多做,万一考试的时候碰到练习过的题目呢?

题海战术真的有用吗?

题海战术肯定有用,但它是一种事倍功半的方法,所以我很不赞成。现在的学习资料满天飞,学生的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我认为最高效的教学方法就是精讲精练。

初中物理化学需要题海战术吗?

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放在大环境上来说,题海战术永远都不能说不需要,毕竟我们身处于一个应试教育的时代,需要的就是题做对,考试分高,别的有一说一意义都没有这个重大。
而放在个人而言,这要看孩子对于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期待值及学习方法。你要相信,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永远比一味埋头苦读要有用的多的多的多,只要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那么他的成绩一定不会差,哪怕在家长眼里孩子好像并没有那么用功,可是他的成绩却依旧中等偏上甚至很好。而题海战术用不用则要看孩子的期望值及学习方法了。若是孩子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甚至没有学习方法,那么题海战术就是最“粗暴”但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他能让孩子成绩提高,但这个方法只能说一份付出一份收获,不仅要做题,还要理解题,学懂题,这才是题海战术的真谛。
而如果孩子对这门课有兴趣,那么题海战术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学习其他课程之余用来放松,找回自信的一种方法,这时的题海战术也就不再叫做“题海战术”了。所以,无论是初中物理化学还是其他年级其他科目,用不用题海战术,要依据自己家孩子的情况而定。

文科复读,数学好提分吗?

谢邀!
文科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薄弱,从大的方面讲,有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价化归能力、分类讨论能力等方面的欠缺 从小的方面讲,有审题不清、概念模糊、方法不当、思维简单等,这些有可能使问题的解决不能顺利进行。
如何有效提高文科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1. 通过变式教学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的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改编题目条件或结论,对相近的内容进行比较,提醒学生关注题意,深刻领会后再入手解题。
例1 水土流失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最突出的生态问题。 全国9100万亩的坡耕地需要退耕还林,其中西部地区占70%。国家确定2000年西部地区退耕土地面积为515万亩,以后每年退耕地面积递增12%,那么从2000年起到2005年底,西部地区退耕还林的面积共有多少万亩( 精确到万亩) ?
变式 1 ( 改变条件) 若国家确定 2000 年西部地区退耕土地面积为 515 万亩,以后每年退耕土地面积增加 50 万亩,则上述结果是多少?
变式 2 ( 改变设问 1) 如果将 2000 年作为第一年,那么第 x 年西部地区退耕还林的面积有多万亩?
变式 3 ( 改变设问 2) 如果将 2000 年作为第一年,那么 x 年内西部地区退耕还林的面积共有多少万亩?
上述三个变式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和掌握求解数列应用题的关键: 建立数列模型后,首先要分析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 其次要弄清目标是求项还是求前 n 项的和,学会审题和分析,养成深刻理解题意的习惯。
2. 针对易错点进行专题练习,克服思维漏洞
学生解题中的许多错误都是有原因的,我们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进行专题训练,有目的有意识地克服思维漏洞。比如,学生在求直线方程时总是考虑不全面,思维不严谨。笔者针对这个易错点设计了三个题组,分别在“直线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这三节课中应用,强化学生对斜率的分类讨论意识。
例2 (1)求经过点( 4,- 3) ,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方程(2)直线 l 被两直线 l1: 4x y 6 0,l2:3x - 5y - 6 0 截得的线段中点恰好是坐标原点,求直线 l 的方程
3. 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把握运算目标,掌握运算方法
较好的运算能力体现在能准确把握运算目标,会根据问题特点选择、运用适当的公式法则、规划合理的运算途径 具有合理、简洁地进行运算的意识和习惯,还要有面对繁难运算的平和心态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4. 抽象问题形象化,以加深记忆
数学课堂如果一味的概念、公式、定理和解题,那学生肯定觉得枯燥乏味,对数学缺乏兴趣的文科学生更是如此。要打造一个受学生喜爱的课堂,那是一项艺术的创造。教师要学会用形象的语言,得体的动作来阐述比拟,加深学生的记忆. 如诱导公式的特征可以抽象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函数单调性可以用三个成语 ——— 蒸蒸日上,每况愈下,此起彼伏来刻画不同的图象特征。再如,有的学生将命题 p: x > 0,x2-x 1 > 0 的否定写成“ p: x ≤ 0,x2-x 1 ≤ 0”,教师可打了个比方,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命题 q:我们高二( 1) 班的每一个同学都高于175 cm”的否定不能说成“高二( 2) 班的有同学身高不超过 175 cm”,以此来说明将“任意”改为“存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