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内容 二层次三因素论的基本观点?

[更新]
·
·
分类:行业
4635 阅读

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内容

二层次三因素论的基本观点?

二层次三因素论的基本观点?

在"二层次三因素论中,第一个层次叫做可能性因素。是对个体发展潜在的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个体自身条件和环境因素两部分,其中个体自身条件又包括先天遗传,成熟机制和自身条件中的后天因素;第二个层次称为现实性因素。它是对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产生影响的因素,是指人的各个类型的活动。
二层次三因素论提出,影响人发展的每一个因素对于一个人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之间并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从属的关系,只有在它们之间发生联系后,构成整体后才能成为促使人发展的充足条件。
叶教授认为,环境条件和主体自身条件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但要使可能性的发展最终成为现实性的发展,只有借助于个体自身的活动才可以实现。影响人发展的各个因素及其对发展主体作用的强度、因素之间的作用方式在主体发展的过程中都是有规律的变化着的。
前一个阶段的发展结果成为后一个阶段发展的原因,同时现有发展水平又对潜在因素实现的可能性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发展主体和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动态的复杂结构,揭示出人在一定条件下掌握自己命运的可能及其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其中关键性的转折点就是发展主体独立意识的自我控制能力及自我意识的形成。

华为对研发人员的激励属于什么理论?

这是基于双因素理论,即激励 保健理论衍生来的,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次伯格提出的,激励因素与工作本身直接相关,包括工作的意义及挑战性,责任感,物质回报,晋升等。

什么是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双因素理论亦称“激励一保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1959年提出。他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两种,即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的因素,即保健因素。他认为这两种因素是影响员工绩效的主要因素。

六种双因素认证方式的利与弊?

优点:
  (1)它不仅揭示了人的需要对于激励人的行为和活动的意义,而且区别了不同需要对于人的活动的不同作用。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提醒管理者,采取某项激励措施以后也不一定就带来满意,更不等于劳动生产率就能够提高。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没有它会导致不满,但是即使获得满足,它的作用往往是很有限的、不能持久的。
  赫兹伯格把人的需要划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实际上就是指出了激发人的活动的内部力量和外部条件。在他看来,由于激励是工作的一部分,产生于员工进行工作的过程中,所以从事具有内在激励因素的工作本身就是激励,来自于工作本身的报酬称为内酬,发自于员工内心的激励称为内激励。这一发现提醒管理者不要期望只通过外在激励(来自保健因素)就能激励员工,必须重视内在激励。这不仅使西方很多企业进行工作再设计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启发人们认识到从员工心理上,观念上和工作中培养内在激励的意义。
  (2)从理论上讲,“双因素”理论把工作看作一种内激,实际上是把人的行为,活动本身看作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力量。这不能不说是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重大发展。同时,这一理论还进一步将马斯洛的理论加以具体化,使之更易于管理人员所接受。根据美国学者木森·罗森等1981年发表的调查结果,在128名美国企业界管理者对自己从事管理工作的八个动机的排列顺序中,成就感和工作挑战性即赫兹伯格所说的额激励因素被看作是管理者选择职业最主要的动机。
缺点:
  (1)赫兹伯格的样本只有203人,数量明显不够,而且对象是工程师、会计师,他们在工资、安全、工作条件等方面都比较好,这些因素对他们自然不会起激励作用,很难代表一般职工的情况。
  (2)赫兹伯格在调查时把好的结果归结于职工自己的努力,而把不好的结果归罪于客观的条件,同时,赫兹伯格也没有使用“满意尺度”这一概念。
  (3)赫兹伯格认为满意和生产率的提高有必然的联系,而实际上满意并不等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4)赫兹伯格将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截然分开有欠妥当,实际上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互联系并可以相互转化的。
  (5)现代企业是由4种经济主体所组成的,即股东、经营者、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这4种经济主体都有自己的目标,并且都有各自的可控因素和激励因素,从实施的范围层次分析,始终存在着所有者对经营者、经营者对管理者和管理者对员工的约束与激励,而这些并不是双因素理论能都涵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