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可以弥补智力的不足 人品和道德有什么区别?

[更新]
·
·
分类:行业
4696 阅读

品德可以弥补智力的不足

人品和道德有什么区别?

人品和道德有什么区别?

所谓人品,就是指个人的修养和品行,人品是一个人的自我修炼的,它没有受外界的影响和限制。
所谓的道德是区别于个人的修养之外的社会规范。道德是人类不同区域所形成的规矩。
但是人品和道德又是相互相承,人品高尚的人,他的道德素质就高,假如人品差的人,道德素质就走样,甚至会违背道德素质。

俗话说品德是什么?

俗话说品德是道德品质,也称德行或者品性,是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特征。厚道,善良,守信,宽容,诚实,谦虚,正直,执著是品德修养的八个标准。百善孝为先,孝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品德,是德行的根本,孝是一个人善心和良知的综合表现。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条件有哪些?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条件比较多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外部条件:家庭,学校教育,社会因素,同伴群体
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智力因素,情绪因素
还有个体受教育程度,年龄因素等。

美育在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美育对德育、 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也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体育的开展。
美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学生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体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品德教育不该只是学校的事,社会和家庭都应该联动起来,不是吗?

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的责任就是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尽量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就行了。‘“现在孩子小,有点小毛病无关紧要,等他长大自然就好了。‘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一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物质需要,对孩子的教育却不重视或重视不够。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有失偏颇的。 首先,教育子女是父母应尽的责任。从伦理关系上讲,父母生了孩子,就应当进行抚养教育。从法律上讲,教育子女是父母的一项法定义务。因此,父母生了孩子后,不但要抚养,而且也应当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其次,对孩子只养不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作为孩子的父母,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方,那么,就不能只供给孩子衣食饱暖就完事。殊不知,教育孩子与供给孩子衣食饱暖同样重要。实践证明,许多孩子的日后成才都是与早年的家庭教育分不开的。 再次,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如采取不管不问,听之任之的做法,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养成一种恶习,而孩子一旦有了恶习,就容易走到邪路上去。到时候,父母悔之晚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养不教,父之过‘。 可见,父母对孩子重养轻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在这个问题上,父母明智的做法是,既要重视对孩子的抚养,又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二者不可偏废。 一方面,父母要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为孩子的学习、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保证孩子吃饱、穿暖、休息好。 另一方面,父母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切实担负起第一老师的责任。一是要学习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方法,按照家庭教育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开发孩子的智力。二是要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平时应经常向孩子讲一些做人的道理,对孩子的品德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当孩子有了这样那样的不良行为的苗头时,父母应及时给予批评教育,不能放任自流。三是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要为人师表。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