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的心理调节方法 产生学业焦虑的原因主要有4个?

[更新]
·
·
分类:行业
1050 阅读

考试焦虑的心理调节方法

产生学业焦虑的原因主要有4个?

产生学业焦虑的原因主要有4个?

1.对成绩不好的预期的担心,担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担心自己的形象会受到影响,担心自己的前途受到影响。
2.平时学习不踏实,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到考试的时候会感到紧张,害怕,无所适从。
3.自己焦虑的性格,遇到大小事情都容易紧张焦虑,担心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利的,或者是担心自己没有办法去解决面临一些问题。

快要考试了,特别心烦,这是焦虑症吗?

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反应,是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它是一种内心紧张、心烦、害怕、不安的体验。焦虑并不都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或者说焦虑是一种积极应激的本能)。
正常焦虑:人们在遇到危险、警觉、威胁及种种应激源或应激性情景时,人们会根据应激性事件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同时结合自身的特征、身心机能状态,人们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如焦虑情绪,做出适当的应对行为。
现实性焦虑:焦虑强度与现实威胁的程度相一致,随着现实威胁的消失而消失。这种焦虑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也称为生理性焦虑。比如:你就要考试了,在考试之前,准备考试的你会有焦虑的情绪(当然也有不会焦虑的,只有两种人面对考试没有焦虑:一、什么都不会,肯定不能通过考试的,对考试能不能通过毫不在乎的;二、什么都会,考试内容很简单,肯定能通过考试,一点儿不用担心的)。这种焦虑情绪会促进我们积极的备考,争取通过努力而考试成功。焦虑是永远指向未来的不可预知的情境或事情的。比如:当考试结束后,无论我们考得如何,我们都将不会对考试本身感到焦虑。有人会说:“我还会有焦虑啊?”。是的,你会焦虑,但你焦虑的是考试成绩怎么样?能不能及格?而不是考试本身了。适度的焦虑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生存,只有当焦虑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超过一定的范围,造成了显著的痛苦及社会功能损害,则上升为病理性焦虑。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会妨碍应对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正常生活,需要及时有效的干预,可谓“生而为友,过则为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焦虑症。
病理性焦虑:是指预感到灾难或不幸的痛苦体验,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焦急、紧张、恐惧,无现实基础或与现实处境不相称,非适应性的自我痛苦,自我效能下降,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兴奋症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心悸、出汗、发抖、气短、哽噎感、胸闷、恶心、头晕、发冷、发热等),不随现实威胁的解决而消失,持续时间较久,常与人格特点有一定关系。无缘无故(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就会感到焦虑,往往是病理性焦虑。病理性焦虑的发生不是对现实事件的正常反应,焦虑的严重程度不能用客观事件本身来解释,导致持久的精神痛苦,缺乏解决问题的效能,影响社会功能或生活质量。如何区别正常焦虑和病理焦虑呢?有四个标准可以用来区分:
1.内心的焦虑体验是否泛化(焦虑的感受是不是已经不局限于原有的事件);
2.压抑的程度、痛苦的水平是否超出了其承受的能力(你是不是还能忍受焦虑情绪的影响);
3.是否开始寻求解除的办法(你是不是还能有自我调节焦虑情绪的有效方法);
4.是否正常行为和生活被破坏,和/或产生特殊的行为(是不是还能适应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人际交往)。
患有焦虑症必有焦虑,有焦虑不等于患有焦虑症,适当的焦虑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工作效率。当焦虑的感觉变得不可控,并且已经干扰到你的正常生活时,焦虑体验就变成了焦虑症。一旦明确为焦虑症,应该学会自我照顾,及时治疗,才能让你度过难关。如果仔细去体会,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或正处于焦虑之中。事实上,一般的焦虑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助手,正所谓压力也是动力,只有病理性焦虑才是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