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大学生就业难进行界定 对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什么看法?

[更新]
·
·
分类:行业
3235 阅读

怎样对大学生就业难进行界定

对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什么看法?

对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什么看法?

没有看法 把心态摆正

我的看法是:
1、目前毕业生们普遍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单位”,而同时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这就反映出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仍较普遍。
2、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看重“人品”和能力,对专业反而越看越淡。
3、最主要还是毕业生们面对工作的态度,刚进入公司的大学生对经验而言可能会有一些欠缺,但是要有虚心学习的态度。
目前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都已经明知,所以面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本身要更加的努力,不要做被动的自己。

如何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存在问题?

社会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应从刷新就业意识、创造就业环境、政府及民间组织介入等三个方面来考量,其中涉及到个人、社会组织、政府机构三个层面的认识与努力。
1、个人的认识与努力: 我国改革开放已走过三十五个年头,随着国家的经济进步大学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当今人们享受大学教育的动机已由过去那种取得优势社会地位逐步转变为享受公民权利的行为。而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自立的发端和起步,获得一个好的发端和起步当然是最理想的,但就我国每年毕业600万以上的大学生这个社会现实来看能够获此幸运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基于如此现实若不打破传统的就业观念就有可能被排除在社会就业机会之外,当前“大学生”仅是一种教育程度的认证,并不意味取得社会特殊地位,其相对普通人群来说是具有某种“专业知识”优势,并不能说明具有“能力优势“。因此大学生回归社会一定端正认识,必须要确认自己仍是社会普通一员,树立从社会底层做起、从低阶职层做起、从扎实的社会实践做起的就业观念(李嘉诚不就是从店员、推销员做起的吗?);
2、社会组织的认识与努力: 社会组织(行政、企、事业单位)在用人制度上一定有与时俱进的观念更新,要留出一定数额的岗位供给大学生应聘求职者,这一方面社会组织应尽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新近职工的文化水平高一些可降低社会组织的职工培训费用支出,亦使新业务、新技术的推广效率、费用更为有效和经济。所以一个具有前瞻性的社会组织其雇用的劳动者知识水平与其良性发展前景是成正比的趋势,被雇佣者的知识水平愈高说明雇主的组织管理能力愈强,而雇主与雇员的工作能力都强那么该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3、政府机构的认识与努力: 政府机构一方面应从观念上引导大学生改变传统就业观念自主择业,从经济补贴、银行信贷扶持、创业咨询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支持鼓励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另一方面从亟待解决的国计民生需求中开发新的产业与行业(如:环境治理、社会养老服务、公立托儿所、幼儿园、职业培训等等),具增加了社会就业岗位,又解决了社会需求的满足,政府以较少的资源指出即可解决就业与需求两方面的社会矛盾何乐而不为呢?关键是政府要具有为民着想的意识才会主动找事做,否则只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