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图书分类整理的标准和技巧 《周礼》都讲什么,孔子对《周礼》为什么这么推崇?

[更新]
·
·
分类:行业
5021 阅读

说说图书分类整理的标准和技巧

《周礼》都讲什么,孔子对《周礼》为什么这么推崇?

《周礼》都讲什么,孔子对《周礼》为什么这么推崇?

《周礼》-管制礼法汇粹、名物典章之全书
《周礼》又名《周官》、《周官经》,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之一,为周代职官礼法、物名制度汇编。中国古代社会所设置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及其职权划分、官职职能等,就是由周礼模式脱胎出来的。名物制度也多源于周礼。
天官冢宰 地官司徒 春官宗伯 夏官司马 秋官司寇 冬官考工记
《周礼》
中国周代后期根据周王朝系统曾有过的官制加工整理的王朝设官分职的书。汉代原称《周官》,又称《周官经》。西汉末刘歆始称《周礼》。全书6篇,分载天、地、春、夏、秋、冬6官:天官冢宰,称为治官,管理朝廷大政及宫中事项,有属官63;地官司徒,称为教官,管理土地方域及王畿内人民教养,有属官78;春官宗伯,称为礼官,管理宗教及文化,有属官70;夏官司马,称为政官,管理军制、步骑、兵甲、交通及各方诸侯有关事项,有属官69;秋官司寇,称为刑官,管理刑狱、司法政务,兼掌礼宾等,有属官66;冬官司空,称为事官,管理工程建设兼及沟洫、土地、水利等,这一部分在汉代发现时已缺,当时取《考工记》抵充,有属官30。旧时常约言共有官360,实为376,每一官职皆有不少属员,合计数万人。《周礼》以官制的职掌联系各种制度,目的在于富国强兵,组织民户,广征贡赋,充实府库,为治理统一的大国提供设计蓝图。这部书原是先秦旧籍。郑玄以为该书“乃周公致太平之迹”,遂被认为是周公的著作大行于世。唐贾公彦撰《周礼义疏》42卷,至宋时与郑注合刻为《周礼注疏》。清孙诒让的《周礼正义》征引繁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建立个人知识管理体系,通俗点来说,就是把一些相对零碎的、分散的、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观点用独特的角度去整合、衍生,构建一个独特的知识体系。
根据个人目标建立关注点
过去我们习惯在沙发上窝一个下午的时间,现在爱在刷牙、蹲马桶、坐地铁得时候听短音频、刷文章。我们接触的信息繁杂,琐碎的信息容易占据大脑,阅读时间碎片化,注意力容易被转移。
不过,我们可通过选择我们的关注点来”屏蔽“其他的信息。可以根据你的目标来确定你的关注点,可以是时间管理、个人成长、英语知识或者微信公众平台;比如说,你要建立一个公众号,你就要关注公众号的建立方法、基本的后台编辑排版知识、平台运营方法等等关于这个点的一切信息。
知乎的采铜大神做过一场关于《如何建立个人知识体系》的分享,根据个人目标建立关注点和他分享的用主旨问题来筛选材料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了关注点,你才足够聚焦,有效利用时间,对信息进行筛选,但信息的源头和渠道是多元化的。
信息的整理与加工
可以用印象笔记作为你的信息收集箱,为你关注的点建立笔记本。将同类型的笔记本并组,而笔记本和这些笔记本里储存的信息将会成为你个人体系的组成部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个人知识体系的建立也需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
被加工过的信息经过组织后才可以被称为知识,而将这些信息的片段收集起来,只是整理部分,还有一个工作要进行——加工。在相应的笔记本下,命名、分类、加标签,就好比要对你拥有的食材进行归类;在你做某道菜的时候,能迅速提取出相应的食材,这样它才具有了相应的价值。
加工当然不是简单的素材归类提取,因为重要的不是我们看到什么,而是我们想到什么。拆书帮的RIA便签读书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加工;三张便签,第一张,用自己的话复述信息;第二张,联想自己、身边有无相关类似经历,让你接受的信息和经历产生链接;第三张,读完这个片段、看完信息,今后你准备怎么做。
分享、利用和创造
加工处理后,要对接受的信息吸收和内化,比如有的小伙伴会用思维导图,或者视觉传达画的方式进行梳理和分享;有的小伙伴会拓展写成文案分享自己的观点,或者是加以延伸形成课程。
票圈有两位很棒的小伙伴,一位是在行动派做新媒体运营的Mia,结合自己学习输入的知识,做成课程分享新媒体运营以及分享力;另一位是忆如尘,她同个人品牌潘玲老师学习过相关知识,而后在自己的朋友圈开启个人品牌成长营,反响很不错。
对入门级的知识有一定了解,然后不断吸收外界信息,将这些信息彼此做关联,形成体系输出。建立知识体系,对于这两位小伙伴来说,不仅是技能到手,而且还输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