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学主导着儿童智力的发展 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更新]
·
·
分类:行业
3844 阅读

为什么教学主导着儿童智力的发展

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教育的含义分为广义教育和狭义的教育。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构成要素:
1.教育者(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2.受教育者(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也包括接受各种成人教育的学生。
3.教育影响(中介、桥梁、纽带)
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其中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等;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笔等。

为什么教学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中心地位?

联系当前的教育形式和学生学习的特点,结合多年的小学教育经验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浅谈教师该怎样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21世纪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世纪,要想培养大批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从幼儿、小学开始促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当前国家所实施的素质教育正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我们教师要打破传统意义上老师教学生学、以教师教为主的课堂氛围,本人在改变教育观念、活跃课堂气氛、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认真研究、总结,提出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法,促进学生的素质,保证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而我们教师是将素质教育真正应用于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关键人物。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将素质教育的观念及要求植于我们的精髓之中,真正地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是学生的平均发展,我们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在承认学生本身存在差异性的前提下,提出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不仅是学生课堂上的严师,也应该是学生生活上宜友。我们在看待我们学生的时候,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性、独特性。前苏联苏霍姆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生理、心理、社会性和学习环境等的差异。我们每一个教师要认识到这些差异并设法超越差异、缩小差异。面对智力、能力、思维、性格、毅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的学生,我们的教育要“以人为本”。
我们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我们教师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心理因素构成的。我们教师要始终相信我们的学生是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的,我们要相信、尊重、赞赏我们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发展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我们教师还要努力去发展小学生的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因为小学生的身体、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还尚未成熟,所以对于小学生的教育都还是基础教育,对于他们提出的全面发展,我们教师需要掌握好一定的度,并不要求深入发展,但一定要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对于学习生活中,我们教师必须允许学生存在错误,因为他们还是个孩子,发展还不成熟,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是不正常的;再者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活的,教學才是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我们教育要结合小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把握好教育的度,协调好各育之间的关系,让小学阶段成为以后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
小学教育是一项规模宏大的教育奠基工程,除具有一般的教育特点外,还有它自身独具的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等基本特征。小学教育的全民性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扫除文盲,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小学教育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具有很大的意义。国家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予以保障的公益性。因此,为促进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督促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小学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前提。小学教育是向全体儿童进行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奠定学习、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全面性是专业性的预备。只有保证小学教育的质量,才能保证高一级学校的教育质量。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阶段,是人生历程的巨大变化时期,是人的智力、能力和良好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小学教育的每个方面都不可偏废。
教育不是万能的,所以教师没有必要夸大自己的作用。因为我们不可否认学生的发展还受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素质教育就是在承认学生的差异性的前提下实施的。但是没有教育也是万万不能的。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我们教师要尽心尽力地发挥好自己作用,争取让学校教育达到它最好的效果。就我本人而言,从事小学教育18年来,深刻认识到,要想使学生发展,必先使教师发展,也就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是至关重要的。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是长流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不仅要常学常新,还应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勤学敏思,善于交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平时教学中,也应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及时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工作得失,在反思中求进步,求成长。
课堂教学的成效应看学生的发展。一节课有没有实效,重点看学生,看学生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接受程度、情感状况和情绪状态,而不是在于使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动用了什么样的教学设备。学生的三维目标得以提升,这就是有实效的好课。教育过程应是精细化的,从细微之处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和教育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是我们作为老师一生都为之努力的目标。所以,我们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总有差别,而教育不是要制造相同的产品。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别,不必苛求学生们都达到同一高度,同一水平。只要他们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我们就应该大力表扬鼓励他们的进步,使之获得成就感,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可赞赏之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些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充满成功的喜悦。
我只是千千万万中一名再普通不过的人民教师,只是希望能用自己平淡的一生,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不平淡的人生。看着那一届又一届的从入学时的哭闹、捣蛋到毕业时的成熟,懂事的学生们,是我这一生中最骄傲的事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将是我一生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