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的哲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啥意思?

[更新]
·
·
分类:行业
3191 阅读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的哲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啥意思?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啥意思?

意思是: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
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 述而篇》。
这句话孔子既讲了教学方法,也讲了学习方法。主要是讲教育者要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受教育者开启活泼的心灵、生动的智慧,能够独立思考。这是一种典型的“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他反对“填鸭式”的机械教学做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扩展资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
“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没有用心思考。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谁说的?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出自《论语》这本书,是孔子所说的一句话。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在没有到学生非常努力想搞清楚问题,但是仍旧想不明白的时候,先不要去引导、开导学生,在没有到学生明明心里是明白这个道理,却又无法将其完整的表述出来的时候,就不要去启发学生。

不飞不起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意思?

有教无类:成语,出自于《论语
·卫灵公
》:子曰:“有教无类。”教:教育;类:类别。有两种解释:
解释一,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解释二,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贤,有的不肖。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有教则无类”,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前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
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不到他(她)努力想弄明白却不得明白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她)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教给他一个方面,他却不能以此来说明另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