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是指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 简述估算与精算的区别,你认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

[更新]
·
·
分类:行业
3181 阅读

反思是指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

简述估算与精算的区别,你认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

简述估算与精算的区别,你认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其实是一种综合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根据法则和法和运算律提高正确性,通过理解算理与灵活运用运算解决问题,发展能力。此外运算能力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发展性。运算能力随着知识面的逐步拓展,抽象程度的渐次提高而不断发展。
估算指的是推算,估算有三种情况:一是推算最大值,二是推算最小值,三是推算大约为多少而精算指的是具体运算,包含计算的方法和算理。两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差异,估算的教学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体会估算的实用价值和数学价值,养成估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感,精算的教学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掌握精算的计算方法还要帮助学生理解其算理。
运算能力是与观察、审题、计算、表达、反思、类比等能力相关的一种数学基本能力,因此对小学生进行运算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的培养计算能力,而是一项系统且艰难的工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运算,它不等同于计算,运算能力也并非是一种孤立的数学能力,它建立在有效观察的基础之上,理解关键数学知识,辨识分清运算条件,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经过简单或复杂的运算步骤,结合一定的算律、算理,呈现最终的运算结果。它是算与思及反思的结合,是算与表达的结合,同时也是算与类比的结合。
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不是单一和孤立的,它需要充分关照与之密切联系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反思能力等。运算,不仅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式,成为小学生应该培养的最基本的数学素养。
在小学阶段,学生会学习到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与运算。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算法多样化时学生方法单一、墨守成规,解决分数应用题时学生乘除混淆,其深层次原因乃是学生对这些数的意义理解不深。意义理解的不到位,直接影响了运算过程中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选择,影响到了运算律的建模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确定。所以,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对整数的位置值的理解,对数的组成与分成的理解;学习小数时,对小数与整数联系的理解,对计数单位的理解;学习分数、百分数时,对分子、分母的理解,对其意义的理解。数的意义理解透了,运算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路径也就有了。二、加强口算训练,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口算基础好,可以减少笔算的困难。所以抓好口算训练是学好计算的前提。20以内的加减要反复训练,达到脱口而出;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等,也要达到熟练。这些都是四则计算的基础。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这不仅可以达到计算正确、提高计算速度,而且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受益无穷。
1、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据。
如:25×4,125×8等
2、1—20的平方数、1—10的立方数。
3、1π—9π这些值的记忆。
4、常见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如:0.5, 0.25, 0.75, 0.375, 0.625, 0.875。
5、有关“0”“1”的计算特征。
为了提高运算的速度,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仍是必要的。
三、重视简便运算,提高灵活、合理计算的能力。
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重要途径。运用法则、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捷性和敏捷性,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做到: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
简便运算的基础是一些数学运算性质及运算定律。学生要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比的性质等。
因此在平时的计算中,要善于观察每题的数字特点和运算符号,通过思考,合理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能用简便算法的一定要运用简便算法。对不能直接简算的还要看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如 125×25×32,要求用(125×8)(25×4)的方法来简算,375-183-117要根据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即:375-183-117375-(183 117)。再如:153+95+5153+(95+5)、 29×75+29×2529×(75+25)、 15-7.8-2.215-(7.8+2.2)、9÷12.5(9×8)÷(12.5×8)等。
平 时要多注意收集、总结、积累一些解题的计算方法与技巧。如:“凑整法”、“减法运算性质”、“商不变规律”、“运算定律”“分解法”、“裂项抵消法”等方 法。当然,为了提高学生计算速度,还应该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如1——20个自然数的平方;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 数值;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各自的乘积等这样就会更好、更快、更准确的提高计算的效果。
所以,要培养、提升简便运算的意识,提高灵活、合理计算的能力。要提倡计算多样性,善于选优而从。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 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质量。
四、培养合理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 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能力形成和提高的直接影响因素。要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时代是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这是由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计算时难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计算错误,因此在课堂中、练习时经常给学生强调检查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善于发现和表扬爱检查的孩子,给全班孩子树立榜样,不断重复巩固检查这一良好习惯,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1、养成认真细致、规范书写的习惯;
规范的书写格式是学生运算思路、步骤、计算方法的体现。严格按要求正确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整洁美观,才能减少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等现象,因为只有书写认真,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集中,学生也能根据每一步去自检,提高运算的正确率。
2、养成首先认真审题、仔细分析的习惯;
认真审题,是杜绝小学生出现感知性错误和注意力不集中错误的最有效方式。平常出现的看错符号或看错数据;或将半径当作直径、直径当作半径;题目要求两问,而只答一问等等普遍错误,都是没有认真审题的结果。
3、养成认真演算、善于打草稿的习惯;
随 着年级的逐渐升高,学习内容的不断增添,知识难度增大,思维层次变多,有相当一部分题光靠口算、心算是不能正确解答的,必须借助专门的草稿,认认真真地打 草稿计算,进行多次反复的演算、验算,才能取得成功。
4、养成及时验算、积极检验的习惯;
养成及时检验、积极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检验验算的过程既是一种培养学生负责态度的途径,又是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再认识过程。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和学生都不应该马虎地去对待这一项任务。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运算水平,我们应该认真做好学生运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和记录,及时批阅学生的每一次练习,不断地给学生鼓劲,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教改经验和做法,洞察最新的教改动态,关注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成果。
应该以正面引导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运算习惯为目标,以适量的计算练习为载体,以“计算星级评定”为动力,努力挖掘学生在运算能力方面的潜能,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信心,与学生一起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生共同研究,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运算教学模式。老师只有牢牢地把握住学生“运算能力”的脉搏,才能让孩子们飞得更高,在今后的学习中走得更远……

怎样复习效率更高?把错题重新做一遍有用么?

快速复习的核心在于“查漏补缺”,这并不仅是简单的把错题重新写一遍,而是要注意一下两点!
1.先把考试的范围弄清楚,然后把知识点分成“难,中,易”三大块,每块内容在考试中的考查题型是选择题,填空题还是解答题。只有弄清楚这些,才能有针对性的复习。在复习过程中最忌讳简单题往难题的思路做,只考选择题的知识点当成大题来复习,这样复习的学习效率就会非常的低,往往导致“复习的都没考”。
2.把知识点整理好了之后,就接着对考查的题型进行总结。某一个知识点,在考查时有多少种考法,若考小题,主要考查的什么,若考大题,主要从那哪个角度出发。这些都可以通过以往的作业、练习册、考试试卷上判断的出来。再加上,并不是只复习自己做错的题,要从整体的角度去复习,即使之前作对的题,在总结题型时也要考虑进去。
最后,学习最重要的就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公式并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要掌握其推导演变过程,理解其深沉含义。并逐步理解并尝试往深处理解和记忆,随着时间的积累,掌握学习方法后,成绩自然会提高。这就达到了“学会学习”的目的了!
以上都是本人(黄老师)在一线教学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仅供大家参考。